甚麼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一種由過濾性病毒引起的肝病,影響肝機能,主要是由帶病毒者的血液及體液傳播。
怎樣傳染?
 
	- 
	
	
	由乙型肝炎帶病毒的母親於分娩時傳給初生嬰兒。
 
	- 
	
	
	帶病毒者的血液或體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及大量的涎液、汗液或眼淚)都是重要的傳染媒介,病毒能透過皮膚上細小的傷口進入身體內,包括那些您完全不會留意的傷口或黏膜表皮。常見的傳染途徑有:
		- 
		
		
		性接觸
 
		- 
		
		
		使用未經消毒或受污染的針咀打針、針灸、穿耳或紋身
 
		- 
		
		
		共用鬚刨、牙刷等
 
	
	 
注意:
甲型肝炎與乙型肝炎不同,甲型肝炎是通過染污的食物或水傳染。
潛伏期:六星期至六個月 
感染乙型肝炎有何後果?
有四種可能性:
 
	- 
	
	
	急性肝炎
		- 
		
		
		在症狀出現前,病毒可能已潛伏數月之久。這段期間,傳染性非常高,患者可能不自覺地傳給與他接觸的人。
 
		- 
		
		
		在急性時期,乙型肝炎能引起嚴重的症狀:例如身體虛弱、疲勞、發熱、嘔吐以及眼白和皮膚發黃(黃疸病)。
 
		- 
		
		
		很多人可能需要留醫及休息數週,甚至長達數月後才能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
 
		- 
		
		
		有少部份人仕病情會迅速惡化為暴發性肝炎,昏迷及於數日內死亡,幸好這情況卻比較罕見。
 
		- 
		
		
		大部份乙型肝炎患者是沒有病徵。
 
	
	 
	- 
	
	
	慢性肝炎
		- 
		
		
		是較為常見的,感染者可能完全沒有病徵。
 
		- 
		
		
		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導致肝硬化或肝癌。
 
		- 
		
		
		現今尚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癒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治療只限於休息及遵照醫生指示,增強病人本身的抵抗能力來對抗病毒。
 
	
	 
	- 
	
	
	乙型肝炎帶病毒者
		- 
		
		
		患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者康復後,有些病人不能消除病毒,而成為乙型肝炎帶病毒者。
 
		- 
		
		
		乙肝病毒存在於帶病毒者的體內,並可能傳染給別人。
 
		- 
		
		
		大概有百分之五至十的成年人和百分之七十至九十的嬰兒受感染後未能完全清除病毒而成為長期帶病毒者。
 
		- 
		
		
		在香港高於8%的香港人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
 
		- 
		
		
		大約有四份之一的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會發展成為慢性肝炎患者,並增加日後演變為更嚴重的肝炎,包括肝硬化或肝癌。
 
		- 
		
		
		依照醫護人員建議定期作身體檢查。
 
	
	 
	- 
	
	
	對乙型肝炎的終身免疫(乙型肝炎抗體)
		- 
		
		
		患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者康復後,有些人能完全清除體內的病毒,並產生終生的免疫力,即乙型肝炎抗體。
 
		- 
		
		大多數人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到輕微的乙型肝炎,隨後本身已完全清除體內的病毒,並對乙型肝炎具有終生免疫力,亦毋需要接受預防注射。
 
	
	 
 
怎樣預防乙型肝炎?
 
	- 
	
	
	應避免與別人的血液或體液有直接的接觸
		- 
		
		
		避免性濫交
 
		- 
		
		
		正確地使用避孕套,可以減低感染的機會
 
		- 
		
		
		不共用私人物品如牙刷,剃刀及針筒
 
		- 
		
		
		如工作需要與病者接觸,應實行一些安全操施:
			- 
			
			
			應戴上手套,面罩及外衣
 
			- 
			
			
			以1:4稀釋漂白水洗擦沾污的手套及受污染的地方
 
			- 
			
			
			被血液或體液染污的布塊及敷料,應放進雙層膠袋,並送去焚化
 
		
		 
	
	 
但這些都不是絕對有效的安全措施。
2.
乙型肝炎帶病毒婦女所生的嬰兒,須於出生後儘快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以提供即時的保護,減低病毒經母親傳給嬰兒的風險;此外,嬰兒亦須接種標準劑量乙型肝炎疫苗。
 
	- 
	
	
	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
		- 
		
		
		於六個月內注射三針
 
		- 
		
		
		此疫苗相當安全,只偶有於針口處輕微不適
 
		- 
		
		
		必須接受全部三次注射,才能產生足夠的免疫作用。依時接受三次疫苗注射後,大約90 
		- 95%的人可以產生長期的免疫力
 
		- 
		
		
		接受注射前,應先驗血
 
	
	 
如已有抗體或已帶病毒,則無需或無法再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