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進 Discuz! Board

29-05-2010

 LED電管歷史 

(best-view 1280x1024)




page 2 page 3 page 4


原文來自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51329

短短幾年以前,大多數人還不知道LED也可以做手電筒,而今,無論是在商店,還是Taobao的店鋪,LED手電筒已經隨處可見。便宜的幾塊錢就能買到,貴的有好幾千一隻的,品種之豐富是幾年以前難以想像的。LED到底有什麼優勢?不同的LED之前有什麼區別?各個品牌又有什麼特點?本文嘗試以LED手電筒的發展為主線做一個闡明。

LED手電筒的核心是LED,就好比電腦的核心是CPU一樣,甚至更加重要,手電筒的別的部件幾乎都是圍繞著LED進行設計的。LED是英文發光二極體的縮寫,顧名思義,從第一隻LED誕生起,它就是會發光的。LED光源的應用非常早,比如在指示燈上。最初的LED只能發出紅色和綠色,後來藍色光的LED研製出來,這樣三色光LED就可以組合成全色的大型戶外顯示器。單色光的的LED也可以用來做小型手電筒,但由於只有單色,使用受到極大限制。在白色光LED研製出來以前,曾經有些LED手電筒使用多隻單色光的LED來組合,這些產品可以說是最早的“白光”LED手電筒。白光是一種混合光,藍光LED的研製成功,使得用RGB合成白光,以及用藍光和藍光激發螢光粉產生的黃光混合產生白光成為可能,這樣在1998年,Nichia(日亞)終於推出了第一隻白光LED。這種小功率的白光LED大多採用5mm炮彈形封裝,驅動電流25ma左右,可以發出2流明左右的光通量,在以後的幾年裏,其他廠商也開始大量生產類似的產品。Nichia的白光LED本身就已經集成了聚光部件,LED的炮彈前部實際是一個用於聚光的透鏡,原理和以前的聚光燈珠是一樣的,顯然10mm的封裝具有更大直徑的聚光透鏡,所以聚光強於5mm的,而5mm的又強於3mm的。雖然這種透鏡使得LED本身有一定的定向照射能力,但卻給二次光學(手電筒的聚光零件)設計帶來麻煩,並且由於折射,會引起光斑偏色,色散,不均勻等一些問題。


Fig 1.Nichia 5mm LED

Nicha的5mm LED非常適合在小型手電筒中使用,因為小功率的燈泡發光效率很低,電池不足時發光效率會更低,甚至達到0(只耗電不發光)。但LED應用有一個麻煩,它的驅動電壓是3-4伏特,而且在工作電壓附近對電壓變化非常敏感。最初的應用方式是用幾個電池串連,以超過LED的驅動電壓,再加上電阻分壓/限流。這種方式現在仍然在低端產品中常見,比如用3個排成品字型的7號電池串連。小體積的手電筒可能會用紐扣電池,最著名的莫過於Pelican的1930,使用了4個LR44電池串連。很明顯這不是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因為紐扣電池的容量太小了,開上半個小時電池就損耗大半,一次更換4節也比較麻煩。

採用降壓設計的產品也不乏精品,最有代表性的是Inova的X5。X5在功能,電路上並沒有什麼突出之處,它的成功在於外觀設計,特別是第一版,外觀是非常簡潔的圓柱,5顆LED嵌在頭部孔洞內受到了完美的保護,顯得非常結實。這種直筒外觀設計的成功,從其後面大量的仿製品就可見一斑(新版的X5現在還在生產銷售,LED改用了更高光效的)。

Nicha的5mm LED非常適合在小型手電筒中使用,因為小功率的燈泡發光效率很低,電池不足時發光效率會更低,甚至達到0(只耗電不發光)。但LED應用有一個麻煩,它的驅動電壓是3-4伏特,而且在工作電壓附近對電壓變化非常敏感。最初的應用方式是用幾個電池串連,以超過LED的驅動電壓,再加上電阻分壓/限流。這種方式現在仍然在低端產品中常見,比如用3個排成品字型的7號電池串連。小體積的手電筒可能會用紐扣電池,最著名的莫過於Pelican的1930,使用了4個LR44電池串連。很明顯這不是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因為紐扣電池的容量太小了,開上半個小時電池就損耗大半,一次更換4節也比較麻煩。

採用降壓設計的產品也不乏精品,最有代表性的是Inova的X5。X5在功能,電路上並沒有什麼突出之處,它的成功在於外觀設計,特別是第一版,外觀是非常簡潔的圓柱,5顆LED嵌在頭部孔洞內受到了完美的保護,顯得非常結實。這種直筒外觀設計的成功,從其後面大量的仿製品就可見一斑(新版的X5現在還在生產銷售,LED改用了更高光效的)。

Fig.2 Inova X5第一版

2001年,ARC公司帶來LED手電筒歷史上帶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ARC AAA(包括高級版的LE)。它首先把升壓/整流電路引入手電筒設計,實現了用一顆普通的AAA驅動LED。ARC的電路是半整流設計,把一顆AAA的電壓升高到3.xV,在超過6個小時的時間內可以平穩下降的輸出,當電池不足以推動LED高亮時會轉入低檔繼續工作幾個小時。此外,ARC AAA的製作也很精良,外殼採用HA III超硬陽極電鍍,LE版本使用精選LED,更白更亮,防水性能極好(經過340英尺水壓測試)等。相對於以前的燈泡7號手電比如Maglite Solitare等,它在輸出,效率,體積,表面處理上有明顯優勢。所以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唯一的遺憾是對於中國的消費者,它的價格顯得高了些,畢竟當時很多人覺得Maglite已經是高檔手電筒的代表了。

Fig.3 經典的ARC AAA

類似X5這種手電筒,使用多顆LED來提高光通量,從技術美學角度,這並不是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正如一個亮的燈泡手電筒不會用很多個小燈泡一樣,最理想的應該是應用大功率的發光體,Lumileds公司的產品使這種方案成為可能。

Lumileds成立於1999年,現在已經是Philip的完全子公司,它所生產的Luxeon Star(LS)是最早的大功率LED產品。2001年,又是富於創新的Arc 公司,首先應用了LS LED,推出了ARC LS。ARC LS(第一版,以下同)應用了一顆Lux I大功率LED,驅動電流350ma左右,對應功率略超過1W。由於使用了大功率LED,相比兩節鋰電驅動的X5,ARC LS用一半的體積做到了高一倍的輸出。作為第一款大功率LED手電筒,ARC LS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它向人們證明瞭,一隻小巧的,只有不到7CM長(用一節CR123A鋰電)的LED手電筒,輸出可以達到普通兩節1號大手電筒的水準,而且燈泡壽命長幾個數量級。作為ARC公司的頂級產品,ARC LS在別的方面自然也不會馬虎,防水密封不在話下,HA III nat的塗層,雖然看起來沒有X5那麼精美,但是硬度高很多,更耐磨損。ARC在電池段方面也很有創新,電池段可以選擇一節CR123A,兩節AA或者一節AA。現在我們提到最早的大功率單節AA手電筒,一般會想到Fenix的L1系列,但實際上ARC LS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把大功率LED和單AA結合在了一起。只是由於這時候單節AA驅動LS I的輸出實在太低,所以沒有引起廣泛的影響。

Fig.4 Lumileds Lux I LD封裝加星形基板

Fig.5 ARC LS原型(帶有三種電池段),第一版,第二版

在現在看來,ARC LS的不足仍然非常明顯。這時候的Lux I採用的是LD(Low Dome)封裝,有些類似炮彈形LED,發光核心上面覆蓋的透明體相當於一個直徑很小的透鏡,對光線有一定彙聚作用,這種封裝在後來看來是不成熟的。LS公司建議配合NX05透鏡或者類似產品(當時大部分LS LED手電筒都是如此)作為二次光學對LED發出的光進行彙聚,但由於LD的透鏡,使得發光體等效面積(像面積)增大,光斑發散並且由於折射作用有偏色(主要是偏藍)和不均勻等現象。另外,這時候的LS I,只能發出15流明左右的光,發光效率比同功率的燈泡並沒有占到明顯優勢,花一百多美元去買一隻ARC LS,一方面是由於壽命,更多則是出於對新技術的一種追逐吧。

LED光源上的巨大進步,也引起了Surefire的注意.Surefire可以說是高端手電筒的代表,長期以來為軍方和執法部門生產高品質的照明工具,包括手電筒,戰術燈,鐳射瞄準裝置等。大部分產品使用一次性鋰電驅動,小巧高亮。Surefire的產品線很龐大齊全,各種配件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所以當Surefire打算涉足LED電筒領域的時候,它是以生產LED燈頭(作為燈泡燈頭的一種可選替代)起步的。2002年,SF推出了KL1,KL2,KL3三款燈頭,分別用於配合Surefire E系列,M系列和Classic系列(包括M2,C系,G系,P系)筒身。KL1,KL3使用了一顆LS 1W LED,配合NX05透鏡,光通量標稱17和19流明(實際沒有什麼區別),KL2則使用了19顆5mm白光LED,光通量標稱27流明,電池壽命則取決於使用的筒身。稍晚一些,Surefire又推出了兩檔調光的L1(電筒而非燈頭)以及混合使用LED和白幟燈泡的A2。Surefire雖然相對ARC,Inova等公司進入LED手電筒領域較晚,但還是體現出了自己的鮮明特色。由於Surefire的電筒全部使用鋰電,不用考慮相容負載能力較低的鹼性電池等,所以Surefire採用了全整流設計(之前ARC等採用半整流設計),只要電池還能輸出額定的電流,燈頭的輸出沒有變化,放電曲線完全平直。又由於Surefire每個系列有多種不同電壓的筒身,Surefire普遍採用了健壯性較強的電路,輸入電壓範圍很寬,以KL1為例,輸入2-9V電壓都能正常工作,輸出幾乎不變,但是代價是電路效率相對專用電路較低。另外,SF這幾款燈頭也保持了Surefire的一貫優勢,製造品質上乘。外觀造型炫目美觀(或者說夠噱頭),尤其是第一版的KL3,好似一個CPU散熱器,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當時對大功率LED散熱的過分擔心。

Fig.6 Surefire KL1(第一版),KL2,KL3(第一版)

Surefire的這幾款燈頭仍然體現了當時LED技術和應用水準的局限:LD封裝+透鏡的散而藍的光斑,KL3比KL1大得多的體積,卻使用一樣的LED,一樣的透鏡,一樣的輸出,KL2還在使用多顆小功率LED的方式等等。但是,LED在燈頭壽命上的優勢,Surefire在市場的信譽和龐大佔有量,手電筒發燒友對新技術的追捧,這些因素加在一起,還是使得這幾款燈頭(尤其是KL1)獲得了巨大的成功。KL1和KL3的改版目前仍在生產,當然結構已經大變,性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在手電筒廠商忙著研製和改進手電筒的時候,Lumileds也在著手研發新的LED。LD封裝之後,SE(Side emitter)和HD(High Dome)封裝被應用。 SE的透鏡類似一個漏斗,可以把LED向前發出的光線折返回來,這樣可以讓較淺的反光碗也能收集到足夠光線。HD則擁有一個半球型透鏡,發光體位於球心,這樣球殼對發光核心折射作用被減小到最低,光線可以自由輻射出去,發光形態被認為是最接近燈泡手電筒的,HD封裝在應用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LD的封裝則逐漸被淘汰了。更大功率的LED也被開發出來,典型的就是Lux V,功率達到5W左右。在電氣結構上,採用兩隻1W管腳串連,所以驅動電壓是普通LED的兩倍,達到接近7V,物理結構上則是把四個1W核心田字型排列,通過增大發光體面積來獲得更高的光通量。
Fig.7 HD,LD,SE三種封裝外觀區別

HD封裝的Lux I和原有的LD封裝產品是相容的,所以ARC很快就推出了 ARC LSHP (H表示HD封裝,P表示高級版),光束比原來更加集中,而且也不再那麼藍了,只是由於發光體是方形,在透鏡的成像作用下,光斑也呈現出方形。第一隻應用Lux V的手電筒則是ARC的LS III,燈頭類似原有的ARC LS,仍然使用同樣的透鏡,但驅動電路改變,電池段改為兩節Cr123A串連。ARC LS 3只生產了幾十隻,產品生涯非常短暫,雖然號稱是第一隻5W LED手電筒,但實際只工作在2W 功率上,它的不成熟從其曇花一現的生命就可見一斑(以至於很多手電筒發燒友都不知道有這款產品)。

Fig.8 ARC LSHP

Fig.9 Lux V特寫

Fig.10 ARC LS 3

Surefire的L4,L5,L6,L7在2003年推向市場,其中KL4,KL5,KL6也作為LED燈頭元件單獨銷售。Surefire的Lux V產品推出比ARC 3晚了一些,但要成熟許多,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影響力最大的Lux V產品。這幾款手電筒身體都基於原有的Surefire燈泡產品,L4是E2e的身體,L5是M2的身子,L6是M3的,L7是9AN(充電型)的身子,尾蓋都換成了Clicke(按下可鎖定)型。這幾隻電筒都使用了HD封裝的Lux V,運行功率在5W左右,真正達到了滿功率運行,光通量比起原來的1W LED有巨大飛躍。初期產品標注為65流明,實測一般都可以達到80流明以上,後期則更高。由於HD封裝的LED發光形態接近燈泡,Surefire使用了比燈泡手電筒焦距更短(同樣口徑更深)的橘皮反光碗來配合他們,光斑過渡平滑,中心光斑外有範圍很大的泛光區,很適合日常照明使用,比起原有的透鏡元件,在光斑品質上也有了巨大提高。另外說明一下,這幾隻產品的反光碗焦距是一樣的,只是口徑不同(當然深度也不同),口徑最大的L6聚光最佳,但泛光區也較小,L4的泛光很大,光斑也比較大,比較適合近距離使用。

Fig. 11-14 surefire L4,L5,L6,L7



Fig. 15 L4,L5,L6
外觀對比

如果說SurefireL4L7這個系列有什麼缺點的話,這個缺點主要來自LED本身。5W LED帶來巨大光通量的同時,也帶來的巨大的發熱,特別對於體積嬌小的L4來說問題比較嚴重。田字型排列的LED由於發光面積大,所以光斑面積也較大,不利遠射,而且由於發光體核心之間的縫隙,造成光斑中心會有一個微弱的暗斑。LUX V的壽命也大大低於LUX I,官方資料分別是50000小時和500小時,另外,LUX V一直產量不足,價格居高不下,一顆好Bin的更是難求,這也造成量產LUX V手電筒的公司相對較少。現在,在Lumileds推出新產品之後,Lux V已經逐漸淡出了市場。

2004年,SurefireLUX V手電筒產品上獨領風騷(SF還推出了兩檔調光的L2,並在05年推出6檔磁控開關的U2),而採用HD LUX I的手電筒則如雨後春筍大量湧現。這裏面不乏精品,比如新加坡的Longbow,擁有和Surefire同級別的製造品質,Inova則以其獨具特點的TIROS透鏡吸引了很多眼球(可惜Inova現在又回到和大家一樣用反光碗了)。在這裏面,最具特色的則當數ARC 4


Fig.16 Inova
TIROS透鏡

Fig.17
短命的長弓手電筒

ARC 4
其實是由HDS公司設計的,它是第一隻推向市場的智慧型電筒。它使用一顆LUX I HD,單節123A鋰電驅動,光面反光杯(實際帶有加工留下的環狀紋理),最高輸出30流明左右,尾部有一個按鈕開關。ARC 4最大的特點是採用單片機控制,通過尾部按鈕的單擊,雙擊,三擊可以完成亮度選擇,亮度設定,鎖定等多種功能,多檔的亮度,令人眼花繚亂的功能都是前所未有的,從此,電筒也有了驅動軟體一說。


Fig.18 U2
ARC 4

2004
年電筒界有一件大事不能不提,這就是ARC的倒閉。ARC倒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最賺錢的ARC AAA,由於外觀結構侵犯了鎂光的多項專利,樹大招風惹來了官司(鎂光:這頭豬終於養肥了,該是吃肉的時候啦);投入大量資金開發的ARC LS一直沒有達到預期收益,ARC 4則陷入和設計者HDS的糾紛。不過在2005年底,ARC又捲土重來,這是後話。

Lumileds
方面則在致力於提高產品的健壯性,LUX III,也就是俗稱的3W LED被推向市場。LUX III可以看作是LUX I的耐流版,開始兩者的外觀有所區別,不過後來Lumileds整合了生產線,兩者就完全一致了(這和IntelCPU,同一生產線生產不同頻率的CPU有些相似)。和LUX I(標準電流350ma)相比,LUX III的最大允許電流提高到1000ma(實際可以更高一點),在這個電流下,最初的S Bin產品可以有60流明左右光通量, 後來的U Bin則可以達到100流明左右(要注意,由於發熱引起效率下降和反光碗和玻璃的損失,實際在手電筒裏面要有一個不小折扣)。和LUX V相比,雖然光通量要低不少(V BinLUX V120流明左右,X Bin則可以超過200流明),但是壽命長得多,驅動電壓低一半(能耗更低),核心面積只有四分之一(同樣反光碗光束更集中,利於遠射)。LUX III同樣使用成熟的HD封裝,手電筒愛好者們發現,一顆LUX III,加上合適的反光碗,照明效果非常好,光斑集中,射程遠,LUX III優良的性能很快在手電筒玩家中引發了一場山娃(三瓦)旋風

2005
年初,Lumileds還發佈了名為K2的新產品,它可以看作是基於LUX III,改變封裝的產品,產品的健壯性進一步提高,但是,由於光效並沒有提高,甚至比U binLUX III還略差,並沒有引發市場的太大反應,大部分產品仍然使用LUX IIILumiledsK2上的努力的效果直到兩年以後才體現出來。


Fig.19 Lumileds K2

 


page 2 page 3 page 4


 Email me

Last update 2010/05/29

Web Server supported by AppServ Version 2.5.10 for Windows 2003 server. Web page edited by FrontPage2003 and or Dreamweaver CS3. Slide Photo by IrfanView4.25. Video edited by Adobe Premiere Pro.